当所有人都在讨论英国公投的影响时,一场远比党派斗争、外交谈判和全球市场波动更深刻的浪潮正在酝酿之中。

它身上所流露出的那股骚乱、狂躁和暴力的潜能,就像是历史的黑暗页又要卷土重来。

如果你是东欧或中东的移民,从公投结束的那一天,你就感觉原本熟悉的生活有些不对劲了。打量的眼神,转变成语言上的冒犯和身体上的威胁。街上出现了“滚回家”的口号,即便你在这个国家的年份超过了大多数的年轻人,你仍然在这一刻被打回成异类。

街头驱逐移民的口号

波兰父子在东伦敦被殴打昏迷,BBC记者听到Paki(对南亚人的蔑称,如同“支那”之于中国人)或是Negro的叫嚣,反移民的传单出现在东欧人的社区,曼切斯特的年轻人要一位黑皮肤的美国士兵滚下电车。

公投结束后第三天,排外的仇恨犯罪比例上升了57%,卡梅隆在议会辩论中谴责,波兰匈牙利等国向英国提出交涉,然而一周后,这个数字变成了500%,从每周平均63起上升到331起。

排外的目标超越了公投涉及的范围,扩展到对普遍外来移民的不满,南亚人,中东人,乃至德产轿车,都成了攻击的目标。这比一场精英的政治危机来得可怕,戾气和暴力开始向下传递,成为了普通人掀开社会的手段。

说起排外暴力,不少人第一联想的是纳粹德国的“水晶之夜”。1938年11月9日,歧视犹太人的长期政策转变成组织性攻击,盖世太保和党卫军(大量身着便服)打砸抢7000多间犹太商店,满地的碎玻璃映射月光,故有水晶夜之称。这场打砸抢是纳粹德国历史的转折点,对犹太人的经济政治限制变成了物理上的攻击和消灭,从此纳粹民族政策一路走到黑,背上了屠杀的恶名。

但这毕竟是政府主导和纵容的,大众多是旁观或是反对,称不上是民间自发的排外浪潮。

水晶之夜,种族暴力始于打砸抢

其实英国本身的历史就有不光彩的地方,和东欧的外来人口积怨已深。英帝国第一个正式限制移民的法案是1905年的Alien Act,主要就是为了减少东欧的犹太移民。

十九世纪犹太人过得一般,在波俄边界上勉强生存,大部分人去了美国,还有不少来到英国,积聚在伦敦东区。在变成如今小资云集的文艺重镇之前,19世纪的东区移民混杂、拥挤脏乱,成了开膛手杰克等连环杀人犯的首选现场,英国共产党的发源地。

媒体和公众对于犹太移民的印象自然好不到哪去。1905年的曼切斯特晚报上就说,“那些贫穷、有病有害和劣行斑斑的外国人,永不该入境”。另一方面,大众发起了反移民组织“英国兄弟会”,1902年在东伦敦成立,民兵性质,定期组织反移民的游行和宣传。据说BBL在高峰期达4万多成员,和保守党的关系不清不白,成为推动Alien Act背后的力量。1902年到1903年,反犹情绪就演变成了排外的骚乱。

所以,早先纳粹很多年,英国就已经走上了积极反犹的路线。20世纪初,这股对外国人的仇恨又转移到了德国人身上。

对德国的恐惧感从德意志统一开始就在英国慢慢发酵,彼时帝国的地位受到了新晋力量的威胁。1887年“德国制造”印牌成为必须,英国鼓励民众多买国货。

一战前夕,“德国威胁论”甚嚣尘上,每日邮报上的连载小说《1910年侵略战》(一部假象德国侵略战争的虚构作品)成为畅销。

BBL这时候把火力转向了德国移民,连福尔摩斯的作者柯南·道尔都曾给他们的“革命事业”捐上过十个先令。

反德海报

两国正式交战以后,反德情绪就演变成暴力。带有德国名字的商店被抢,肉铺店和面包店成了重灾区,甚至俄国人都成了躺枪者。仅1917年7月7日一天的骚乱中,就有57名普通公民被杀。对于大众近乎疯狂的行为,警察也表示无能为力。

看到这,当下的事件就有了似曾相识的味道,它背后的危险才显现出来。

被围攻的德国移民

在排外骚乱中,有两处是让人极为绝望的:一是没有商讨的余地,你的身体特征决定了你受害者的身份,这是无法选择或改变的。在这一点上连罪犯都不如,至少罪犯还可以选择改变,但种族是不行的;二是全民皆敌的恐怖,你周围的所有人,都可能在下一秒选择成为攻击者,这种随意性让人始终处于恐惧中。

但排外的情绪为什么会转为暴力?对于外来者的厌恶、猜忌和惧怕是普遍存在的情绪,正如尼采说的,“差异滋生仇恨”,但诉诸暴力却是另一回事。

我们再看看英国反移民的口号中,公投之后,他们说:“我们赢了”和“现在滚回老家去”。这说明反移民者在公投的结果中获得了某种正当性和合法性。以往被政治正确所压抑的语言现在有超过半数人的“支持”,这才让他们在表达起来肆无忌惮。这好比一战应证了对于德国长久以来的猜疑,而作为敌对国的双方,攻击起来自然没什么顾虑了。

正当性,使人能够坦然地接受暴力。如果完全处于自我利益的考虑,反而难以组织起大规模的暴力活动,但如果是为了国家、民族或是飘忽的正义,任何行为都变的情有可原了。

南非是近年频发排外事件的国家,反对东欧移民,反对赞比亚刚果移民,反对索马里或中国商人,南非已经把可以反对的外国移民一一地攻击了。但南非的排外并非是完全是想象的经济因素,而是一种挤出外国工人或资本的正义感。这种正义感让抢走食物的行为不是偷盗,而是保护公正的义举。

南非骚乱

同样,1900年围攻使馆区的义和团,1967年火烧英国代办处的红卫兵,2008年砸日餐厅的“爱国分子”,一定是要这种道德上的论证才行。你也许会说,那些被攻击的外国人是活该啊,这不正和驱逐移民者给出的理由一致么。

最终,总是以道德之名说服暴力,而不是相反。

(本文作者晓宇,牛津大学政治学博士在读,转载请联系“晓宇的世界图景”授权。“不服来辩”投稿请发至bufu.uc@aliyun.com)




展开阅读全文
往期回顾
分享到

网友评论

已有条评论

热门评论

还木有热门评论喔
打开UC浏览器,参与评论互动

最新评论

加载粗问题了,点击这里刷新试试
正在疯狂刷新中

正在加载中...

加载粗问题了,点击这里刷新试试
关闭
发送
    我来说两句...

    UC浏览器 | UC头条
    给的再多,不如懂我
    安装